李斯为何不拥立扶苏(李斯和赵高合谋立胡亥为太子的原因)

2023年12月12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

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”是李斯的信条。可是他没想到的是,自己精心规划的人生,结果却是割鼻、***脚、腰斩,***成肉酱,甚至夷灭三族。

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曰:“二世二年七月,具斯五刑,论腰斩咸阳市。”

《汉·书·刑法志》曰:“当皆先黥、劓,斩左右趾,笞杀之,枭其首,菹其骨肉于市。其诽谤诅詈者,又先断舌,故谓之具五刑。”

一代秦相李斯就在秦二世的恨意中,落了个不得善终。

然而李斯的结局,其实早在他在楚国上蔡当管仓库的小吏时,就已经注定了。

一、性格决定命运

那时候,李斯还很年轻。他看到厕所里的小老鼠见到人就逃跑,而粮仓里的老鼠吃得又大又肥,在米堆中嬉戏交配,对人毫不畏惧。

于是,李斯悟出影响自己一生的人生哲学“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,在所自处耳!”

李斯觉得环境决定命运,要想过上好日子,就要想方设法找到一个好的环境。

因此,李斯离开楚国,到齐国求学,拜荀子为师,学习“帝王之术”,努力让自己过上理想中的日子。

同时,李斯将各个诸侯国仔细比较过,秦王要吞并天下,建立帝业。他正好可以趁机一展抱负,秦国就是李斯的“粮仓”。

良禽择木而栖,聪明人审时度势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国家无可厚非。

李斯的选择出自于他的“老鼠理论”。在他看来,秦国是能够让他功成名就、傲视群雄的地方,在这里,他可以达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。

李斯与荀子告别时,这样说道:“地位卑贱,却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,就像禽兽一样,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到去吃。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。所以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,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穷困。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中,却还要非难社会,厌恶功名利禄,标榜自己与世无争,这不是士子的本愿。”

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中记载:“(李斯)辞于荀卿曰: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,此禽鹿视肉,人面而能强行者耳。故诟莫大于卑贱,而悲莫甚于穷困。久处卑贱之位,困苦之地,非世而恶利,自托于无为,此非士之情也。”

从这段话可以看出,李斯把功名利禄作为了自己追求的***目标,认为人生最大的耻辱是卑贱、贫穷。并且讽刺地位卑微,却不想追求富贵的人不配做人。

在李斯的价值观中,“礼义廉耻”并不重要,权力、地位、金钱才是重中之重。

李斯年轻的时候悟出的道理,指导了他一生的各种抉择。每一次在人生的重大关头,李斯考虑的都是下一步的环境是否更适合自己追求功名富贵。

因此,他忠心耿耿地辅佐了秦始皇。却在秦始皇逝去后,果断地背弃了秦始皇的遗愿,迅速地出卖了秦始皇,为自己选择了自以为更加辉煌的未来,没想到却走上了凄惨的自我毁灭之路。

二、李斯的忠心

进入秦国后,李斯很快找到机会接近秦始皇,献上了自己的治国之策。

他建议秦始皇抓住时机,趁着周天子衰落,诸侯国连年战争,尽快消灭六国,完成帝业,统一天下。

秦始皇听取李斯离间六国之计,派人用金钱去各国贿赂、离间六国的君臣。并采用“先灭韩,以恐他国”的吞并顺序进行四处攻伐。

李斯因为献策有功,才干突出,官职迅速提升。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李斯升任为丞相,在许多重大的决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
  • 废除周朝的分封制,采用郡县制。禁止诸侯各据一方,以免诸侯国分裂割据。普天之下的王土都由**统一管理。全国分为36个郡,郡下设县,

  • 统一全国的文字。废除各个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,全国统一采用秦篆为通用文字。

  • 统一度量衡。从秦朝之后,无论天下如何分崩离析,这种计量方法从无更改。

  • 统一货币,规定货币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。

  • 车同轨:统一车轨,大量修建道路。

李斯确实是天赋异禀的不世之才,他所推行的种种ZC大都是开天辟地之举。而这些措施不仅在当时起了作用,甚至对后世几千年都有***的影响。

明代官员李贽说:“秦始皇出世,李斯相之,天崩地坼,掀翻一个世界。”

此时的李斯对秦始皇忠心耿耿,事无巨细都是从秦国的利益和秦始皇的统治出发的。当然,他很清楚,只有秦国壮大了,秦始皇满意了,他的权势地位才会更加稳固。

公元前210年,49岁的秦始皇带着儿子胡亥、宦官赵高和李斯外出巡游。这一次出巡历时9个多月,行程近万里,足迹遍布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山东、河北等地。

行至平原津(今山东德州市)时,秦始皇突发重病。他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,于是,他招胡亥、李斯、赵高于榻前。

他命赵高拟了一道诏令给在边疆的长子扶苏,让扶苏把***交给蒙恬,赶紧赶回咸阳,办理他的后事。

秦始皇在病重之时并未将后事交代给随行的胡亥,而是致书给远在北方边疆的扶苏,意思相当明显:就是叫扶苏回来继承帝位,主持大局。

诏令写好后,盖上了皇帝的印玺。可是还没等派遣使者去送给扶苏,秦始皇就突然驾崩了。

知道秦始皇去世的人,只有胡亥、李斯、赵高和秦始皇身边的几个内侍,李斯当即决定封锁消息,秘不发丧。

他的考虑是,秦始皇驾崩在外地,又没有立太子秦始皇的20多个儿子大多数都在咸阳,如果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,这些皇子可能会因为争夺皇位而生出事端,秦国百姓也可能会大乱。

因此,李斯想把秦始皇送回咸阳后再发丧,那时候他和扶苏已经到咸阳,比较好掌控局势。

秘不发丧的想法正中赵高下怀。不过赵高并非关心天下稳定,他有一个完全颠覆秦始皇遗愿的想法。

三、重大关头的抉择

赵高早期在宫中只是个地位很低的宦官。后来秦始皇得知他精通刑法,就将他提升为中车府令。

因为赵高善于察言观色,阿谀奉承,将秦始皇哄得非常开心。

秦始皇把他作为亲信,让他兼管着皇帝印玺,替皇帝发布命令。

不仅如此,秦始皇还让赵高教导胡亥,学习断案。赵高算是胡亥的老师,他不断讨好胡亥,赢得了胡亥的赏识。

赵高利用皇帝和皇子的信任,用手中的职权大肆敛财,富可敌国。

他最担心的就是扶苏上位后,提拔对头蒙恬,将他查办治罪。

于是,赵高扣下了秦始皇临终前发给扶苏的诏书。

他先是对胡亥说:“而今大权掌握在你、我和丞相李斯手中,希望公子早作打算。

胡亥早就梦想着能够登上皇帝的宝座,只是不敢轻举妄动。

赵高拍着胸脯打包票说:“公子不必再瞻前顾后,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。这事没有丞相的支持不行,臣愿替公子去与丞相谋划。”胡亥立即答应了。

接着,赵高就用三寸不烂之舌来说服李斯:“皇上驾崩一事,外人无从知道,给大公子扶苏的诏书及符玺也在我那里,定谁为太子,全在丞相和我的一句话,丞相看着办吧!”

李斯立即提出反对意见:“我本是个平民百姓,承蒙皇帝提拔我为丞相,子孙都得到尊贵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,皇帝把国家安危存亡的重任托付给了我,我岂能辜负他的重托呢?我尊奉皇帝的遗诏,听从上天的旨意,请你守臣子的本分,我不会跟你一起犯罪。”

赵高并不气馁,他的眼光非常毒辣,早已了解李斯的弱点。

他接着说道:“您自己估计一下,和蒙恬相比,谁有本事?谁的功劳更高?谁更谋略深远而不失误?天下百姓更拥戴谁?与长子扶苏的关系谁更好?”

李斯沉吟半响,摇头表示自己不如蒙恬。

赵高说:“扶苏即位后一定会任用蒙恬担任丞相,我还未曾见过被秦王罢免的丞相、功臣有封爵而又传给下一代的,他们最后都遭***身亡。如果是胡亥继位,您的丞相位置一定是很稳固的。”

摆在李斯面前有两个选择,一个是遵从秦始皇的意愿,拥立扶苏为帝。与扶苏关系***的蒙氏家族就可能取代他的位置。另一个是与赵高合作,拥立胡亥为帝,他可以继续当丞相。

李斯心里很清楚地知道,扶苏机智聪颖,生就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,是为人君的合适人选。而胡亥是个纨绔子弟,根本无心政事。

李斯思前想后,觉得辅佐无心政事的胡亥,更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。如果他拥立胡亥登上帝位,他的丞相位置将不可动摇。

于是,李斯完全背叛了他曾经无比忠心的旧主秦始皇。个人利益成为他做选择时所遵循的***原则。

他不知道的是,这一步跨出去后,他的人***生了巨大的转折。他从丞相的高位上跌落,落得凄惨死于街头的下场。

四、一步错、步步错

赵高和李斯达成一致意见后,就进行了一番密谋。他们捏造了两份秦始皇的诏书,一个是立胡亥为太子,由胡亥继承皇位另一个是谴责扶苏与蒙恬,说他们不忠不孝,命令他们自杀谢罪。

诏书迅速发往边疆,扶苏接到诏书后就要拔剑自刎。蒙恬劝说他,诏书未必是真的,等查清真相再死也不迟。

没想到扶苏是个倔脾气,一根筋不知道拐弯,他认为父皇让他死,他就必须得死。不管不顾地自杀了。

收到扶苏已死的消息后,赵高和李斯带着秦始皇的遗体开始走上返回咸阳的归途。

为了掩盖秦始皇的死讯,李斯命人将秦始皇遗体搬进辒辌车中,这是一种卧车,外面看不到里面,里面却可以看到外面。一切日常安排与他活着的时候并无二致。

回咸阳的路上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,正是天气最炎热的7~9月。赵高在随从的车上装了很多鲍鱼,用鱼的腥臭来掩盖尸臭。

一行人浩浩荡荡回了咸阳,发丧公告天下。不久后,举行了***隆重的葬礼,秦始皇被葬入骊山脚下的皇陵。

太子胡亥继位,即秦二世。

李斯也得偿所愿,依旧稳坐丞相的位置。赵高与李斯共同把持着朝政,成为实际权力的掌控者。

胡亥刚刚即位,就效仿秦始皇开始出巡。此外,他还大修阿房宫,收集天下奇花异草、珍禽奇兽供自己玩乐。

胡亥享受到了人间至乐,愈加感激让他登上皇位的赵高。他将赵高封为郎中令,所有与大臣们沟通的工作,都通过赵高完成。

李斯看到胡亥胡作非为,秦国百姓怨声载道,人民起义风起云涌。一旦大秦帝国出现危机,他的丞相之位怎么能坐得稳?

于是,李斯上书劝胡亥停建阿房宫,减少徭役和赋税。

正忙着寻欢作乐的胡亥见到李斯啰里啰唆十分反感,下令将他逮捕入狱。

赵高趁机捏造了李斯与儿子谋反的罪名。最初李斯深信自己不会有事,他从未想过谋反,还为国家立过大功,凭他的能力还能说不清楚吗?

李斯在狱中多次上书,不仅阐述自己的忠心耿耿,还投诉赵高包藏祸心。

没想到这些信件都被赵高扣留。其实就算这些信件直达天庭,胡亥又怎么会相信李斯呢,他更相信赵高啊。

赵高一怒之下,对李斯严刑拷打,逼他认供。

李斯一介文人,哪里受得了这个?被迫在罪证上签字画押。

在押赴刑场路上,李斯跟最宠爱的小儿子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:“吾欲与汝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,其可得乎?”

浮现在临死前的李斯面前的,是这样一幅画面:他带着蹒跚懵懂的孩童,牵着自家的小黄狗,说说笑笑地从上蔡城池的东门出到郊野,放逐了小黄狗去追野兔,满满惬意的天伦之乐……

可是那样的平庸之乐,如今只是一种奢望。这是一个半生投机、只信奉功利的投机家隐晦的忏悔。

父子抱***哭后,就被残忍的手段处死,夷灭三族。

死前他一定对自己矫诏拥立胡亥大为后悔,原以为扶持一个无知少年,凡事自己说的算,更能扩大自己的权力。

谁知道昏庸的胡亥加上虎视眈眈的弄权高手赵高,李斯完全不是对手。他空有一身文采和治国本领,在善于玩权斗、搞阴谋的赵高面前,却还只是小儿科。

不久后,赵高以抓贼为名,派人带领了1000人,径直杀到胡亥所在的望夷宫。杀死了守门官后,逢人便***,一时宫中血肉横飞。

胡亥无可奈何之下,拔剑自刎

秦国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,国力衰弱。不久以后,刘邦攻入京城,秦朝灭亡。

李斯的一念之差,丢掉了自己的性命,连累亲族全部被斩杀。他曾经付出的心血维护的大秦江山也因此崩塌。

不仅如此,李斯虽然才能***,却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不堪的名声。

一步走错,步步错。那只在粮仓中肥硕的快乐的老鼠,也不会想到会被粮仓主人屠戮殆尽的结局。

鸟哥

这个人很懒,什么都没留下
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