薄姬漂亮为什么不受宠(历史上薄姬是什么样的人)

2023年12月12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

刘邦攻下魏国后,将魏王的妃嫔全部纳入后宫。排着队一个个临幸后,独独落下了薄姬。多年后刘邦偶尔心血来潮,薄姬竟然就怀了孕。

可是,刘邦与薄姬仅仅一夜风流后,就再也没有临幸过她。难道是薄姬不够漂亮么?

显然不是,魏王后宫美女无数,薄姬是最受宠的一个。魏王曾经专宠薄姬,就为了能让薄姬怀上龙子。用脚趾头想想,薄姬肯定是百里挑一的美人。

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明确记载:“豹已死,汉王入织室,见薄姬有色,诏内后宫,岁余不得幸。”

那么,刘邦为什么看不上薄姬呢?

01 薄姬的个性不讨刘邦喜欢

看看刘邦曾经喜欢过的女人,个个都是个性突出,十分有棱角。

刘邦的第一个女人是同村的曹寡妇,漂亮风骚的她经营着一家小酒馆,常常混迹于各色男人之间。

刘邦常带狐朋狗友去吃吃喝喝,次数多了,两人眉来眼去。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刘邦敲响了曹寡妇的家门。

干柴烈火一拍即合,但是曹寡妇极为清楚刘邦的秉性,并不想嫁给他。两人维持了多年的情人关系,曹寡妇为刘邦生下了第一个儿子。

在女人需要依附男人才能生活下去的男权社会中,一个寡妇独自经营着小产业,其中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。而她却能够不畏流言,以没有名分的身份生下私生子,独立性和勇气显而易见。

刘邦喜欢的是大女人,也就是现代社会所谓的具有“女汉子”特性的独立女性。

再看看刘邦的妻子吕雉,在刘邦落魄浪迹于村野时,吕雉以坚韧的毅力和强大的内心撑起了整个家。

刘邦还是沛县亭长时,接到了一个押送犯人的任务,因为贪酒,导致自己看守的几个犯人逃走。

酒醒后,他惊慌失措,不知道该如何是好。思来想去,反正横竖都是死,干脆破罐子破摔吧。于是,刘邦把剩下的犯人都给放了。

本来他打算回家跟老婆吕雉商量怎么逃跑,没想到还在回家的路上,刘邦就得知吕雉已经被抓,朝廷随时等待他的上钩。刘邦掉头就跑,根本就不管吕雉了。

可是吕雉却并没有慌了神,她不仅想办法脱了身,还设法联系上了躲在山中的刘邦,给刘邦送去了饮食。

后来,刘邦揭竿而起,四处征战。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,吕雉带着两个孩子,陪伴着刘邦的家人,在贤妻良母的表象下是一颗永不屈服的心。

刘邦登基后,吕雉劳心劳力维护自己和儿子的地位。而刘邦死后,吕雉越发强势,权倾朝野,在大汉朝成为说一不二的女人。

如果两个女人还说明不了问题,再来看看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。她也是个不轻易屈服,而是一往无前朝向自己目标奔跑的强势女人。

在吕雉强大的气场下,戚夫人不屈不挠地争取自己的利益,极力推动自己的儿子取代太子。

而刘邦死后,戚夫人仍然在抗争,被打入掖庭辛苦劳作后,依旧唱着捣米谣表达自己不肯轻易屈服的态度。

虽然看起来有点蠢,导致自己被残忍地挖去双眼、刺聋双耳、割去舌头和四肢。

可是,她的性格却并不软弱,而是强势锐利的。

刘邦喜欢有勇气、有气势的大女人,而那些柔情似水、低调内敛的女人并不是刘邦的菜。

薄姬恰恰是极其隐忍和低调的女人。

薄姬进入刘邦的后宫后,被扔在织布房,日夜劳作。

眼见着日复一日,青春凋零,薄姬却并没有争妍斗艳,去吸引刘邦的注意,而是默默地隐忍下来。

而薄姬获得的那次宠幸也是因为刘邦的怜悯和好色,而非喜爱。

当时,从魏王后宫中“跳槽”到刘邦后宫的妃嫔很多,有两个得了刘邦雨露均沾的妃子忍不住嘲笑一直被冷落的薄姬,背地里说她太蠢。

这些话恰巧被刘邦听到了,他有点好奇,就召见了薄姬。荆钗布裙难掩其姿色,刘邦不禁动了色心。

薄姬好不容易见到刘邦一次,便紧紧抓住机会,她对刘邦说昨晚做了一个梦,梦到苍龙卧腹。

刘邦听了薄姬的话后,感慨是个吉兆,又对冷落了多年的薄姬有了恻隐之心于是就宠幸了她。

这是薄姬生命中***的高光时刻,可是,刘邦终归还是不喜欢薄姬的性格

因此风流一夜后,就将薄姬又抛到脑后。如果不是薄姬恰好怀了未来的汉文帝,她也会像后宫绝大多数的女人一样,默默地度过一生,在历史上留不下一丝印迹。

02 薄姬除了姿色,没有其他突出的才艺

刘邦做汉王的时候,有一个叫做石奋的小吏在服侍刘邦时,总是尽心尽力,极度恭敬。

刘邦偶尔会跟石奋聊天,问他家里还有什么人。

石奋恭敬地回答,家里还有一个姐姐,很会弹琴。

于是,刘邦就召见了石奋的姐姐,将她纳入后宫。

史书中并没有描写石奋姐姐的相貌,而刘邦之所以纳她入后宫,完全是因为刘邦喜欢有才艺的女子。

再说到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,戚夫人声音动听,会唱歌,会跳刘邦最爱看的楚舞。刘邦生前最后一篇诗作,《鸿鹄歌》,就是在戚夫人的舞蹈中完成的。

她们会的这一切,薄姬都不会。她的性格不对刘邦的胃口,又没有什么可以吸引刘邦的才艺。刘邦不会将目光驻足在她身上是顺理成章之事。

其实薄姬并非后宫最不得宠的妃子,刘邦姬妾众多,露水情缘的女子更是数不胜数。与薄姬处境一样的女子不在少数。

可是,有些女人使出各种手段争宠,而薄姬却并不愿意成为争宠大军中的一员。她选择了顺其自然,静静等待命运的垂青。

薄姬一生信奉老子的“无为”和“不争”,这样为人处事的方法,让她躲避了残酷的宫廷斗争,不仅自己得以善终,也让自己的儿子抓住机会,坐上皇帝的龙椅。

03 薄姬无欲无求反而成人生赢家

不得不说,运气是站在薄姬一方的。只有一夜风流,薄姬就怀上了刘邦的儿子。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。

薄姬本身没有太大野心,能够平安度日,还有儿子可以依靠,她已经非常知足了。

她虽然低调隐忍,却并不愚蠢。薄姬审时度势,看出吕雉的强势和心狠手辣,本来自己有儿子,就容易引人忌讳,给儿子带来灾难。因此避其锋芒,以免与吕雉发生正面冲突。

同时,刘邦身周美人众多,争宠手段百出,自己并无特别突出的优点,没有机会在争宠中胜出,因此薄姬继续采取“忍”字诀。

薄姬采取了正确的策略,在残酷的后宫斗争和**变换中,成为少数的几个幸运者。

那些竞相争夺刘邦宠幸的女人们,在刘邦死后,遭到了吕雉残酷的反击。

最惨的就是最得刘邦宠爱的戚夫人,她与薄姬正好相反,不能清楚地估计自己的实力,也不能忍耐任何委屈。最终的结果就是被***去四肢,刺瞎眼睛,割去舌头,刺聋耳朵,成为可怕的“人彘”。

薄姬因为自己的隐忍和委屈,反而引起了吕雉的怜惜,允许她与儿子团聚,赴儿子封地享受天伦之乐。

薄姬能够审时度势,准确地拿捏各色人等的性格特点。没有合适的机会,她会低调隐忍,有足够的耐心。一旦有机会,她也会立即抓住,争取利益最大化。再加上一点点运气,这样的人,当然不会过得差。

她的这套处世方式,不仅让自己好好地生存了下来,也让自己的儿子躲过了**斗争,用大智若愚来形容很是贴切。

刘恒的封地在代国,即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,是防御匈奴进犯的要塞。其他皇子嫌此地艰苦,语言中很是鄙夷。

薄姬开导儿子:先贤孔子曾说“贤者避世,其次避地”,现在世道虽安宁但宫内不安宁,我们跑得远一点儿才安全。刘恒认为母亲所言甚是有理,因此高高兴兴地去了封地。

可是,刚到代地时,刘恒看到满目苍凉,很伤感。薄姬发现后及时做儿子的思想工作:老子的“无为”和“不争”,是避免灾祸的处世法宝。

汉文帝刘恒也一直以低调、宽厚的形象示人,在做代王的十几年中,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,爱戴百姓,轻徭薄赋,不结党,不争位。

因此,在大汉朝的皇位出现空缺时,各方都感受不到刘恒的强势和威胁,对他上位自然没有太强烈的反对情绪。

推举刘恒继位的大臣们,给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:薄姬是个清心寡欲的人,没有强大的外戚胡作非为,所以不会再出现吕后把持朝政的局面。

低调老实的汉文帝登上皇位后,一旦机会来了,就展示出他的大智慧。从他开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***的盛世“文景之治”。

可以说,汉文帝是对底层人民最为友好的皇帝。

如果说历代帝王有一个可以学习的楷模,英明神武,节俭爱民,汉文帝一定可以排在前三。这与薄姬对他的教育和给他的榜样是密不可分的。

04 结束语

曾经被刘邦宠爱过的吕雉和戚夫人,成也性格,败也性格。

吕雉因为太过强势和霸道,强迫自己的儿子去看戚夫人的惨状,吓死了自己的儿子。

她虽然权倾天下,却因为热衷于**权谋,处处猜忌和提防,一直生活在惴惴不安中。

而她一再维护的吕氏家族,也在她死后,全族被诛杀,她所筹谋的一切也都消失殆尽了。

戚夫人因为不肯服输,在刘邦死后,依然高调行事。触怒了吕雉,从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沦落为“人彘”,她的儿子也因为她的高调而被诛杀。

只有隐忍退让的薄姬,无欲无求却成为人生最大的赢家。不仅得以与儿子共享天伦之乐,还助力儿子成为天子,自己成为万人敬仰的太后。

性格决定命运,此言不虚也。

鸟哥

这个人很懒,什么都没留下

文章评论